欢迎来到KTV招聘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辽阳 [切换]
    辽阳KTV招聘网 > 辽阳热点资讯 > 辽阳励志/美文 >  这第一章“芜”、“下”、“予”、“苦”押四个上声韵除首、次句

    这第一章“芜”、“下”、“予”、“苦”押四个上声韵除首、次句

    时间:2022-06-06 10:03:40  编辑:快推网  来源:  浏览:924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    这第一章“芜”、“下”、“予”、“苦”押四个上声韵,除首、次句连协外,皆隔句一协,显出情调的舒缓;第二章“青”、“茎”、“成”换协三平,已渐转急;第三章“辞”、“旗”、“离”、“知”连协四平,就更显示紧张迫促;第四章“带”、“逝”、“际”换协三去,把低抑的情调稍稍激起,给以适当的调剂;第五章“河”、“波”、“池”、“阿”、“歌”换协五平,又转舒缓,表示希望的神情;第六章“旍”、“星”、“正”又协三

    这第一章“芜”、“下”、“予”、“苦”押四个上声韵,除首、次句连协外,皆隔句一协,显出情调的舒缓;第二章“青”、“茎”、“成”换协三平,已渐转急;第三章“辞”、“旗”、“离”、“知”连协四平,就更显示紧张迫促;第四章“带”、“逝”、“际”换协三去,把低抑的情调稍稍激起,给以适当的调剂;第五章“河”、“波”、“池”、“阿”、“歌”换协五平,又转舒缓,表示希望的神情;第六章“旍”、“星”、“正”又协三平,显示最后的乐观情态。这手法,还是与《诗经》中的“国风”一脉相承的。

    《诗经》中的十五国风和《楚辞》中的《九歌》(祀神的巫歌),都保持着浓厚的民歌色彩,而且在当时是和音乐紧密结合的。所以在声韵组织上,具有许多变化,表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积累。汉、魏以来,辞人辈出,于是诗赋成了专业,逐渐脱离民歌与音乐的关系。这虽然具有它的历史条件,而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的优秀传统,在声韵变化上,是有中断趋向的。

    汉代乐府诗,最初是收集了不少民歌的;可惜到了汉、魏之际,虽有曹氏父子(操、丕、植等)的仿作,还不能在《风》、《骚》的传统基础上,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诗歌形式。但有些卓越的作品,对声韵和情感的结合变化,还是有相当表现的。例如汉《鼓吹铙歌》中的《上邪》:

    上邪!我欲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。山无陵,江水为竭,冬雷震震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与君绝。

    《宋书》卷二十二《乐志》四

    这“知”与“衰”连协两平,表示坚决的爱情,已有些紧张的情调;下面紧接“竭”、“雪”、“合”、“绝”四个入声韵,充分显现不可动摇的炽烈情感。这手法是十分卓越的。曹操对乐府诗的创作,是富有最大热情的。他的作品,保存在《宋书·乐志》中的还很不少;但除了几首纯用四言或五言句式的以外,有的长短句很难读通,大概由于记录者“声、词相杂”的原故吧?且看他所拟《步出夏门行》的第一解的后半段:

    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幸甚至哉,歌以言志。

    《观沧海》

    这里只“峙”、“起”、“里”、“志”协了四个上、去声韵;中间也有一些波澜壮阔的句子,像上面所举的“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”、“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”以及第四解中的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,都是很有魄力的;只是有配搭得不太适当的地方。我疑心曹操还是习惯于写作四言或五言的整齐形式,有些句子,是由乐工们因曲调上的需要,勉强替他凑上去的。曹氏父子,不能在《诗经》里面吸取声韵组织上的经验,从而创造一种簇新的长短句歌词,是非常可惜的。

    最新便民信息
    辽阳最新入驻机构
    155353535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