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邓公即张士逊( — )字顺之光化军(今湖
(16)张邓公:即张士逊(964—1049)。字顺之,光化军(今湖北光化)人。官至宰相,封邓国公。吕许公:即吕夷简(979—1044)。字坦夫,开封(今属河南)人。官至宰相,封许国公。鲁肃简:即鲁宗道(966—1029)。字贯之,亳州谯(今安徽亳县)人。官至参知政事,卒谥肃简。
(17)刘筠(971—1031):字子仪,大名(今属河北)人。官至翰林学士。
(18)李谘(?—1036):字仲询,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官至户部侍郎、三司使。
本朝的茶法,乾德二年始诏令在京师、建州、汉口、蕲口各设置榷货务;五年,始禁止私贩茶叶,不服从禁令的,按犯罪情节严重的条款处罚。太平兴国二年,修订禁止私贩茶叶的法令条例,始定出科罪的等级以处罚犯禁者。淳化二年,允许商人到种茶的园户买茶,官府在设置榷货务的茶场收取榷茶的利息,始推行贴射法。淳化四年,首次实行交引措施,停止贴射法。商人向西北边境输纳粮食即给以交引,这一措施自通利军开始实行。这一年曾罢去各地的榷货务,不久又恢复如旧。至咸平元年,茶税钱以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一十九贯三百一十九文为定额。下至嘉祐三年,凡六十一年行用这一定额,官府的本钱及各种杂费都计算在内,中间有的年份增收,有的年份亏损,年收入不固定。咸平五年,三司使王嗣宗开始创立三分法,以茶价为十分计算,四分支付香药,三分支付犀牛角和象牙,三分支付茶引;六年,又改为六分支付香药、犀牛角和象牙,四分支付茶引。景德二年,允许商人以钱、帛、金银入中,当时称为“三悦”。到大中祥符九年,茶引越来越不值钱,朝廷采纳秦州知州曹玮的建议,在永兴军、凤翔府用国库钱收购商人手中的茶引,以挽救茶引的价格。在此之前还屡次增支加耗钱,到天禧二年,镇戎军缴纳大麦一斗,本价及加耗,通共支出现钱一贯二百五十四文。乾兴元年,又改变三分法,支付茶引三分、东南现钱二分半、香药四分半。天圣元年,重新实行贴射法。实行三年之后,茶叶贸易的利润尽归于大商人,官卖茶场只得到发黄晚采的劣质茶叶,于是诏令孙奭重新审议,废罢贴射法。第二年,追究查处先前建议复行贴射法的三司官吏,勾覆官勾献等皆判决流放沙门岛;原详定官枢密副使张邓公、参知政事吕许公、鲁肃简各罚扣一个月的俸禄;御史中丞刘筠、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质、西上门使薛昭廓及户部、盐铁、度支三副使各罚铜二十斤;前三司使李谘撤销枢密直学士的贴职,仍依旧任为洪州知州。皇祐三年,茶税依旧只用现钱缴纳。至嘉祐四年二月五日,又发布敕令解除茶禁。
权智
“权智”的概念,从字面上说,是指这样一种智慧,就是面对突发或复杂的情况,能够即时或及时地权衡利弊得失,采取灵活而合理的应对或处置措施,以使事情取得往往出人意料的满意效果。从政治上讲,“权智”就是“权术”;在军事指挥的层面上,则“权智”大抵等同于“诈术”;在日常生活中,则人们习惯称之为“机智”或“机警”。这类词汇其实在各个方面都可以通用。《笔谈》本门所记,凡21例,完全避开了政治,无一例涉及;有关军事指挥、离间敌国或备内、备外的故事,占去了13例,是作者记录的重点,大都是有史料价值的。其余事例,有基层官吏欺诈山民的,有办案子采取奇特手段的,有乘对方不备击毙寇盗的,还有小孩子的机智,似皆着眼于趣味,并无取材上的考虑。这里选取的几例显示某种创造性,可备一格。
卷十三
雨盘
陵州盐井,深五百多尺,皆石也。上下甚宽广,独中间稍狭,谓之“杖鼓腰”。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,上出井口,自木干垂绠而下,方能至水,井侧设大车绞之。岁久,井干摧败,屡欲新之,而井中阴气袭人,入者辄死,无缘措手。惟候有雨入井,则阴气随雨而下,稍可施工,雨晴复止。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,盘底为小窍,酾水一如雨点,设于井上,谓之“雨盘”,令水下终日不绝。如此数月,井干为之一新,而陵井之利复旧。
陵州:治今四川仁寿。宋初为小州,后降为县,因当地有盐井,又先后改为“陵井监”、“仙井监”。南宋时为隆州。
酾(shī)水:洒水。
陵州有一口盐井,深五百多尺,井壁都是石头。其上部和下部都很宽敞,唯独中间稍微狭窄,俗称“杖鼓腰”。以前从井底立柏木为井干,上出于井口,自木干垂汲绠而下,才能送汲器至井底取盐水,井旁设一大绞车把汲器绞上来。年深月久,井干折坏,屡次想换新的,而井中阴气袭人,下井的人往往会丧命,没有办法着手。只能等到有雨的时候下井,这时阴气随雨水下落,稍可以施工,雨过天晴就又停止。后来有人用一个大木盘满满地盛上水,盘底穿许多小孔,用它洒水一如雨点落下,置于井口上,叫作“雨盘”,使盘中的水终日洒个不停。这样几个月,井干又全部更新,而陵井盐又像从前一样获利。
狄青为将以奇胜
宝元中,党项犯塞,时新募“万胜军”未习战陈,遇寇多北。狄青为将,一日尽取“万胜”旗付“虎翼军”,使之出战。敌望其旗易之,全军径趋,为“虎翼”所破,殆无遗类。又青在泾原,尝以寡当众,度必以奇胜,预戒军中尽舍弓弩,皆执短兵器;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,再声则严阵而阳却,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,士卒皆如其教。才遇敌,未接战,遽声钲,士卒皆止;再声,皆却。虏人大笑,相谓曰:“孰谓狄天使勇?”时敌人谓青为“天使”。钲声止,忽前突之,虏兵大乱,相蹂践死者,不可胜计也。